據統計,現階段傳單廣告的非引導轉化率近為0。8%-1。0定點派報%左右,小於百分之一的轉化率意味著每個用戶的成本超過3。2元(人工成本+傳單印制成本+設計成本等)。在這種超低的轉化率下,意味著傳單廣告的宣傳逐漸化為雞肋。

  上世紀初,心理學,哲學家大師佛洛依德層提出了“欲力”、“性力”、“心力”等精神術語,提出了力比多效應,該效應明確表述了人類追求一切身體感官的快感,該快感也會成為人類實現的驅動力。

  即,追求實現的需求(無論是否是感官上的),會成為用戶轉化的原生動力。而這類需求又並非是針對產品的根本需求,甚至可以是贈品需求。舉一個極端的例子,假設購買一塊磚需要30元,應該沒有人會需要,但是如果購買搬磚時可以拍一次店家的玻璃來驗證,有些願意體驗的用戶很顯然會選擇購買,如果購買搬磚時可以和夢中的女神/男神接吻,我想百分之九十的用戶都會選擇購買試試。

  這意味著實際上傳單廣告轉化為用戶的產品需求可能是偽需求(掃碼下載目的並台北派報非是真的需要),但是由於成本已付出,用戶很有可能會在下載之後探索軟件(或者廣告內容)。而用戶在傳單獲取信息的尋求理念仍然是尋找感興趣的關鍵點。

  選對的地方表演

  對於APP通過發放傳單轉化為用戶,常規的步驟必然是:“發傳單”,“幾秒鐘的傳單內容速讀”,“是否感興趣”,“保存或者拋棄”。而發傳單和內容速讀將決定接傳單者是否能夠精讀內容或者“感興趣”。

  而在接受傳單時,信息的瞬間獲取由於首因效應會直接決定了接下來是否閱讀。因此,發放傳單的發言很重要。舉個例子:“您好,足療保健,休閑放松了解一下。”和“柳岩一樣的妹子做足療,了解一下。”很顯然後者更能激發力比多心理效應,這意派報社味著在描述時,要把握好用戶環境和當前用戶的需求(當然我們更喜歡此時的用戶需求是和產品掛鉤的)。

  拆分看,在傳單派發前,要找好當前區域用戶的需求喜好。對於校園傳單的發放來講,即是找好發放的位置和時間,比如電商平台在傳單發放時,應該在校園夜市,校園購物街。而傳媒和娛樂,則應該在周末學校門口,面對離開校園去市區的學生。

  此外,發放時應該將廣告內容具像化,或者滿足欲望。如社交類軟件傳單,“聊天用的好軟件”,遠不如“用他你能追到初戀”效果來的顯著。適當增加聯想和用戶場景的描述,使得用戶在接收傳單時能夠做好預讀。

  告訴你,我要“脫光”了

  在傳單的廣告內容設計上,也應該匹配“力比多效應”。滿足接收傳單者對內容探索的交互性或欲望,除了錨向性設計外,對於產品內容本身無處可講情況下,提高策劃成本。即是在傳播時增加娛樂性,比如“不想要,可以按虛線折紙成紙飛機,飛給室友。同時在飛機機翼提供內容信息‘他恨死你了’”。或者“鏤空式傳單”“空白式傳單”。在增強娛樂性的同時,提高用戶獲取信息的成本,從而降低成功掃碼的失效性,借由上述,甚至可以提高廣告系統的二次傳遞概率,而“脫光式的宣傳”,則來的更徹底,狠抓本欲需求。

  衡量?

  產品的根本決定了用戶對產品的依賴程度,而引導用戶則取決於廣告的策劃。一款好的傳單發放策劃必然是錨定了自身產品特定用戶的需求同時,也能夠從本欲出發去“勾引用戶的”。這是個預算下,考驗策劃的一件事。

  根本?

  百分之一的概率和3。2元的用戶引導成本對於當前的互聯網企業來說也是可以接受的,刨除策劃角度講,傳單廣告的根本還是在於大批量廣覆蓋重復派報性宣傳,因此仍不能逐末舍本,對於校園推廣渠道,依舊需要廣泛而全面的鋪設。
 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派報
    全站熱搜

    生活資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