蔬菜之鄉推廣滴灌技術:"點土成金"富萬家
"用了膜下滴灌技術比原來的漫灌省水、省肥、省農藥、省人工,不僅增加了產量,還提高了收入。"面前憨厚的農民孫正祥此時儼然是一位農科專家,"你看那邊的包穀地就是因為沒有用上滴灌,遇到幹旱就顆粒無收了。"順著他手指的方向馬桶不通,半山腰上一片焦黃的包穀稈倒伏在地面,而孫正祥身後的架子上,青綠的番茄正泛著淡淡的紅暈,映襯在濃密的枝葉中,煞是喜人。
9月10日,走進元謀縣下廣村清和村委會下廣村民小組,作為滴灌技術應用最早、范圍最廣的地區,這也是"蔬菜之鄉"元謀縣滴灌技術的發軔之地。
對農民孫正祥來說,2006年的一次"串門"徹底改變了他延續多年的種植習慣通馬桶。那年,在縣農業局高級農藝師施中武的帶領下,孫正祥和兒子第一次來到昆明呈貢,看到了在大田中四通八達的輸水管網,"閥門一開,水、肥自然流到莊稼根部,徹底解決了缺水的難題。"
孫正祥所在的下廣村雖然屬於壩區,但沒有充足的水源,地勢高低不平,長期以來,只能種植包穀和麥子,好年景每畝最多收入二三千元。回來後,3個人湊在電腦前想方設法從甘肅買來了地膜、水管、滴頭、閥門和配套材料,在孫正祥的地裏試建了一畝多。
隨後,他這塊地產生的"蝴蝶效應"令人驚訝抽水肥,以點帶面,典型引路,元謀縣的滴灌技術應用呈井噴之勢。目前,全縣建成了以滴灌為主的節水灌溉番茄、無筋豆、黃瓜種植示范近3萬畝,加之太陽能殺蟲燈、黃色粘蟲紙等生物防蟲裝備,現代農業技術的應用如同"點金術",改寫了蔬菜之鄉"種地靠人、吃飯靠天"的狀況。蔬菜暢銷全國24個省區市的145個大中城市,部分農產品漂洋過海遠銷德國、俄羅斯、新加坡等國家抽化糞池,2011年冬至2012年春菜季,全縣農民賣菜收入超過6億元。
"有了這些設施,產出效益高出傳統農業的數倍甚至十幾倍。改寫了我們農民種菜的'四季歌'。"現在,孫正祥還有一個身份就是"元謀正強現代農業產銷專業合作社"的社長,加入合作社的110戶成員,家家都用上了新技術,為此通水管,2009年他獲得了元謀縣高效栽培技術示范三等獎,2011年被表彰為省優秀共產黨員。
走進孫正祥家的小院,前年剛花30多萬元蓋起的、占地130多平方米的3層小樓十分氣派,整潔的院子裏,農用車上收獲的麥子還沒來得及出售,新買的電動車引人注目,"老了,下地我就拿它代步了。"老孫笑著說,年初拿到了駕照,准備買輛東風小康,好好風光下。
留言列表